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就再保险服务国家战略接受《金融时报》专访

来源:发布时间: 2023年04月27日浏览次数:

        近日,《金融时报》就再保险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内容专访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仁江。张总以“服务国家大局 开创再保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核心阐述相关观点。

  《金融时报》是以金融为特色的综合类财经报纸,是党和国家在金融领域的重要舆论阵地和传播金融政策和信息的主渠道,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指定披露重要信息媒体,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

  

  专访全文如下:

  再保险作为经济社会的“稳定器”和“调节阀”,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构建新发展格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了解再保险业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要求和部署情况,记者近日专访了中国财产再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

  《金融时报》记者:作为经济社会“稳定器”和“调节阀”的再保险行业,在构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张仁江:保险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保障,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在构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方面主要承担了三方面作用。

  一是发挥再保险保障职能,支持风险分散。再保险可以转移和分散保险业的风险,是整个金融保险价值链上的重要一环,在国家风险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台风、地震等巨灾,单一风险标的损失巨大,需要再保险公司将风险分散至全球,以降低保险损失。因此,具有天然全球化属性的再保险行业在为经济社会运行和社会风险治理提供风险减量服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中再产险将自身发展定位于服务国家战略的践行者和社会管理的共治者,充分体现了中国再保险主渠道和主力军的政治性、人民性,通过再保险风险分散的主责主业来助力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例如,中再产险长期担任中国核保险共同体的执行机构,为境内近万亿元涉核资产提供风险保障;长期担任中国农共体管理机构,2022年提供超5000亿元的涉农业务风险保障,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地再保支持;中再产险还担任中国再保险“一带一路”共同体管理机构,聚合保险行业力量,助力国资企业顺利“走出去”。

  二是利用专业优势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再保险行业是连接国内保险业和世界保险业的纽带和桥梁,在促进国内国际保险市场的协同、互动,引进成熟保险市场先进技术和经验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再保险是保险行业数据资源的聚合地,在数据分析、新兴领域数据积累方面有很强的专业优势。借助这些专业优势,再保险能够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在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再产险定位于保险创新的引领者和科技赋能的驱动者,针对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推出中再产险风险综合解决方案,促进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助力构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去年,新能源汽车保险一度成为行业最热的话题,由于新能源汽车保险定价困难,保费高、赔付高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针对上述痛点,中再产险与合作伙伴联合推出国内首个新能源汽车保险风控定价模型——“再·途”,从再保险的角度解决新能源汽车保险的诸多痛点、难点。

  除此之外,中再产险还在知识产权、网络安全等新兴领域持续推进保险产品创新和保险服务模式创新,并同步提供再保险支持,更好地服务新兴领域、保障新兴风险。

  三是发挥平台功能助力行业生态建设。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要求再保险公司从单一的风险分散者向综合风险解决者转型。再保险行业具有平台化的比较优势,能够成为连接各保险公司的纽带,也能成为连接保险行业与社会各行业的桥梁,通过构建风险生态圈服务中国特色经济发展之路。中再产险定位于行业平台的搭建者和再保险特色生态圈的建设者,在健康医药、建筑质量、灾害管理、农业农村、社会治理、“一带一路”、智能交通等七个领域打造再保险特色生态圈,围绕技术工具、平台模型、合作联盟、模式创新等关键环节发力,汇聚跨行业的专业资源,提升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科技应用的能力,助力构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时报》记者:您刚刚提到风险减量管理这个概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完善国家风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急难险重突发公共事件处理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的要求。再保险机构在落实上述要求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张仁江:再保险公司是保险业数据资源的聚合地,同时拥有跨行业数据连接的优势,能够通过强化数据整合、分析,借助保险科技手段努力实现风险量化,从而助力整个社会的风险减量管理。

  具体而言,在完善风险预警,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方面,提供专业的风险管理模型。过去,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模型一直是空白,2018年起,我们先后研发成功国内首个地震、台风、洪涝巨灾模型,实现了国内巨灾模型零的突破。中再巨灾模型数据源于国内,符合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更适于在国内使用。政府机构、保险企业通过使用巨灾模型以及相关巨灾风险管理工具,使灾害风险“看得清、算得准、管得住”。

  另外,再保险可以协助政府设计符合当地情况的巨灾保险项目,做到因地制宜,满足个性化需求。中再产险已经承接了全国18个省市政府的巨灾保险项目。在云南设计的政策性农房地震保险,是我国首款巨灾指数保险,漾濞地震发生之后,由于震级超过赔付标准,中再产险第一时间履行赔付义务,为抗震救灾、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及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金融时报》记者: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将推动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再保险行业如何服务国家战略?

  张仁江:国家战略的实施推进将激发新的市场需求、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同时也伴随着风险的大量聚集,这对保险企业来说是挑战,更是巨大的市场机遇。再保险行业应在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融入国家战略做好业务布局。国家战略所向、监管引导指向就是保险业的发展方向,再保险企业要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深入领会和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服务国家战略与自身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系统谋划、一体部署。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业务优势。再保险企业应着力在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共同富裕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领域发挥风险分散作用,强化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做国际经济合作的参与者,加大对航空保险、航天保险、集成电路产业保险、知识产权保险等科技创新领域险种的支持,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三是围绕新兴领域开拓业务。再保险企业应深挖风险保障需求,加大创新业务领域布局和市场开拓力度,持续推动短期健康险、新能源汽车保险、绿色电力保险、网络安全保险等领域的创新发展,打造行业增长的第二曲线。同时,积极布局新赛道,在气候变化、绿色低碳、专精特新等领域加大研究,培育创新产品、探索创新渠道。

  中再产险作为国内财产再保险市场的主渠道,服务国计民生、服务行业发展是我们的初心使命。我们将随国家同行、与时代同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把握发展新机遇,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不断提升行业地位和创新引领能力,从而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