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吃着"碗里"A股 盯着"锅里"H股 |
||
来源:发布时间: 2009年02月16日浏览次数: | ||
尽管港股“半通车”年内能否顺利推出尚不确定,但已有部分私募基金在近期A股市场高涨之际逐步减仓,手握现金筹码,将目光投向香港市场。 不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内地及香港的多位专家均表示,恒指ETF在内地交易所上市对两地市场实际综合效应尚待观察,但总体而言不会对两地股价有太大影响。 私募比机构兴奋 日前,香港媒体报道“恒指ETF有望年内在上交所推出”——此举被业内称为港股“半通车”。对此消息,内地有关部门没有给出正面回应,甚至向外界透露推出所面临的种种困难,但市场预期依然强烈。就在消息传出的当天,港股大盘蓝筹股大幅上涨。 “我们这段时间陆续减持A股,接下来可能会更多地关注香港市场。”上海某私募经理李想(化名)向记者表示。在他看来,节后持续高涨的A股市场已脱离基本面支撑,在市场回归理性后或会出现阶段性大幅调整。由此,他管理的私募基金上周二起就开始陆续减仓。 “港股‘半通车’对香港市场的预期影响效果,我们可以从此前港股‘直通车’身上看到。当时港股‘直通车’的消息出来后,恒生指数出现了持续的大幅上涨。”对于港股“半通车”有望在年内推出的消息,李想有些兴奋,“这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机遇,一是提前将部分资金转到香港市场,买入恒指权重股,等待开通后港股上涨带来的收益。二是,利用其他渠道,在开通恒指ETF后实现两地套利。” 相比私募基金,其他机构投资者或受到此前QDII出师不利的影响,则对此消息没有太多的兴奋感。国内某知名机构投资总监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对港股‘半通车’的看法主要有三点:首先,恒指ETF的推出可以为内地投资者增加更多的投资渠道,是一件好事;其次,由于受制于人民币兑换,参与恒指ETF的资金额不会太大,短期内对A股市场或有一定影响,但长期来看影响很小;最后,要想吸引更多内地投资者参与恒指ETF,内地上市的ETF交易手段和模式还需要更多的创新。” 综合效应尚未明朗 对于推出港股“半通车”对两地市场的影响,目前业内看法有较大分歧。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民认为,恒指ETF标的的恒指权重股中有不少是中资类股票,在内地交易所推出恒指ETF后由于存在货币结算以及内地其他ETF的竞争,对内地市场的影响较为复杂,综合影响效果尚待观察。 天相投资顾问首席策略分析师仇彦英则认为,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A+H”中,A股和H股之间的价差是恒指ETF最大的卖点。但从历史上看,由于货币兑换的限制,两地市场间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套利机制,即使H股的股价炒得再高,内地投资者也无法实现套利,因此很难通过ETF提升H股的价格。 他表示,由于此前机构投资者QDII产品的失利让国内投资者受害不浅,在推出恒指ETF后,如何重新提起内地投资者的信心也还是一个问题。综合来看,恒指ETF在内地交易所上市对两地市场本身的影响不会太大,但会改变部分机构的市场产品策略。 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恒指ETF在内地交易所的上市对内地市场的影响不会太大,更不会拉低A股的整体价格。招商证券(香港)私人及企业客户部主管丛鲁峰也持有相同的看法,他表示,恒指ETF存在资金上限,如果量不大则很难对股市走势带来较大影响。 丛鲁峰认为,恒指ETF更多的意义在于为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工具。如果早期市场供不应求,恒指ETF的价格会逐渐偏移恒指成分股资产的价值,这样就会出现溢价,对于投资者来说,操作空间也就自然产生。随着恒指ETF交易量慢慢变大,如果A股再推出做空工具,那么恒指EFT就能通过“A+H”成为行之有效的套利工具。这也就是国内监管部门需要谨慎地“研究再研究”地对待港股“半通车”症结所在。(证券日报) |
||
|
||
【关闭】 | ||
|